会员登录
           联系我们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大有商学院>>行业报告

  行业报告  
BCG与光大银行中国资管市场系列报告之2019 | 数字时代、生态经营、投研再造、体系制胜
 日期:2020年08月31日 文章来源:BCG波士顿咨询 浏览:1248次            
       2019年是中国资管行业从转型阵痛中涅槃,重新起航的元年。同时,整个中国金融行业正在全面走向数字化,位于信息化、移动化、开放化与智能化四化叠加的特殊时期。这意味着,随着科技与数据成为行业的基础设施,数字化能力成为各类资管机构的核心竞争优势,资管市场的竞争格局也将面临重塑。本次报告将聚焦资管机构在数字化进程中可能遇到的三大关键课题,以期帮助各类资管机构更好地在数字时代扬帆起航。
 
一、市场回顾:监管引导行业规范转型,资管市场已经重新起航
 
       1. 监管:强监管方向不改,实施节奏优化,引导模式创新
 
       2019年监管政策的三条主线相辅相成,从统一监管、模式升级和数字化建设三个方面促进资管行业高质量发展:第一条主线是细化资管新规体系,补充配套措施,进一步统一监管框架;第二条主线是推动业务与模式创新,如发放基金投顾牌照试点;第三条主线是拥抱科技建设,自上而下引导资管行业捕捉数字化机遇。
       2. 市场:转型期重拾增长,养老加速入场,被动业务爆发
 
       规模:2019年底中国资管市场规模达到110万亿元,相比2018年的107万亿元增长了3%(参阅下图,两年数据均不含保本理财),涨幅虽小但止跌意义重大,标志着资管市场已从转型阵痛中涅槃,迈向更健康的未来。2019年的关键词仍是结构调整,在去通道和主动管理此消彼长的作用下,市场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资金端:出现养老加速、保险复苏、企业下滑、零售稳健等趋势。目前中国资管市场资金端仍以零售为主,但在过去五年,已经看到保险与养老等中长期机构资金占比上升的大趋势。
 
       资产端:继续秉持资管新规“去通道”、“禁错配”、“控非标”的监管理念。我们估算2019年底通道总规模约为26万亿元,在总资管市场规模中占比已不足四分之一。全年压降约4万亿元,主要来源于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与信托公司的通道业务压缩。2019年,新发行的封闭式非保本理财产品加权平均期限达186天,同比增加25天;非标资产占比则从17.2%下降到15.6%。

       产品端:呈现存款回流,货基受挫,跨境崭露头角,被动提速换挡等趋势。以被动为例, 2019年底中国被动市场规模达1.42万亿元,近两年平均增速高达60%。其中债券类被动产品规模受机构资金驱动快速崛起,2019年的增速约190%,规模近3,000亿元。
 
       3. 竞争:洗牌期加速分化,行业竞争加剧,外资重新布局

       行业分化座次改变:2019年资管机构格局产生明显分化,银行理财非保本部分已经实现规模再增长;信托、基金子公司、券商资管正经历转型阵痛,仍处于收缩阶段;公募、保险资管受益于资本市场景气和资金端充裕,迅速抢占份额(参阅下图)。

 
       集团集中度上升:跨行业集团集中度在2019年回升较为明显。其中,前十名集中度从2018年的32%上升到35%,前十五名集中度从2018年的38%上升到2019年的41%。绝大部分头部机构的规模均比2018年有所上升,体现了转型时期大机构的抗风险能力和转型能力均较强。

       外资重新布局:2019年,中国进一步推动金融市场有序开放,从多个维度支持外资资管机构来华发展。富达国际、贝莱德和瑞银资管在积极申请全资公募牌照;2019年12月,银保监会批准东方汇理资产管理公司和中银理财在上海合资设立理财公司,成为在华设立的第一家外资控股理财公司。

二、数字时代:四化叠加触发模式升级,数字化开启新课题新机遇
 
       1. 四化叠加,诠释数字化复杂内涵
 
       我们认为,数字化的内涵广阔,可以分解为信息化、移动化、开放化与智能化。当前金融行业正处于信息化夯实期、移动化成熟期、开放化成长期和智能化探索期的叠加风口。而上述四化,也会环环相扣,相互影响。资管行业当前所处的数字化阶段与其他金融行业有所差异,进而也意味着不同的数字化机遇和重点。具体而言,资管行业正处于信息化二次升级期、移动化成长期、智能化发力期和开放化开启期。

       2. 数字化开启资管下一个十年的新格局与新课题

       数字时代,科技与数据成为基础设施,资管市场竞争格局将面临重塑。对于以大型银行理财子公司为代表的全能型资管机构,数字化意味着全面的体系升级;对于以中小公募和券商为代表的精品资管机构,技术进步降低了准入门槛的同时也提升了差异化的难度;对于资管行业的众多科技与基础设施供应商,数字时代意味着更多元的业务需求和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我们建议,所有的资管机构都应该系统性地思考数字化战略,而非把数字化当成中后台的课题。
 
三、生态经营:客户生态孕育各类机会,模式创新实现开放共赢
 
       1. 零售生态:投顾驱动转型,新生态与新手段创造无限前景
 
       在数字化时代,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客户行为习惯的不断迁移以及政策方面的引导,资管机构所面对的零售生态正在产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对资管机构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业务机会(参阅下图)。
 
 
       机遇一:以客户为中心,提供“基于生活目标”的财富管理服务。
 
       如美国先锋集团推出以中老年客户为目标客群的PAS(Personal Advisor Services)混合智能投顾服务,为该客群量身定制了以“GBCD”为核心的差异化价值主张。其中G(Goals)代表个性化的投资目标设定,B(Balance)代表平衡资产配置以实现稳定的回报,C(Cost)代表低费率,D(Discipline)代表遵循设定的投资规划。

       机遇二:利用数字化手段降本增效,智能投顾普惠更多客群。
 
       智能投顾是运用数字化手段帮助资管机构实现降本增效的典型代表。其费用低廉,一般为每单位资产收取0.25%—0.5%。以智能投顾为代表的各类数字化手段,有望帮助中国财富管理市场从缺乏人工投顾直接迈入到普惠大众的智能投顾时代。

       机遇三:线上平台开展个性化客户运营,建立品牌形象、加强投资者教育。
 
       资管机构直接接触客户并开展投资者教育及客户运营的线上场景日益丰富。同时,资管机构可以借助线上交互不断积累客户的行为和交互数据,实现“因材施教”和“千人千面”。如蚂蚁财富推出财富号,为资管机构提供了围绕用户全生命周期的线上运营与交互平台。

       机遇四:深耕垂直生态(如养老),更高效地获取并深度服务客户。
 
       找到会触发投资者财富管理需求的场景和生态,并携手生态合作伙伴为客户提供更切合其生活需求和痛点的综合解决方案,能够帮助各类资管机构更有效地获客并提高销售。如贝莱德iRetire可以为投资者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性养老投资与规划服务。

       机遇五:B2B2C,向财管机构输出专业能力,贴近终端客户。
       由于长期以来的产品驱动与刚性兑付,国内许多财管机构的专业能力仍在打造当中,这给资管机构带来了与财管机构合作共赢的机会。如嘉信搭建起RIA(独立投资顾问)服务与赋能平台,为超过7,000名RIA提供了产品、投研观点输出、技术支持、职业发展咨询等服务。
 
       2. 机构生态:以客户为中心,四类切入点打造解决方案模式
 
       在资管新规引导资管业务回归本源和数字化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中国资管机构的机构业务生态也在经历不断的演进(参阅下图)。从国外经验看,解决方案型产品已经成为领先资管机构近年来发力的重点方向之一。2019年,全球解决方案型产品资产管理规模达12万亿美元,占整体规模的14%。解决方案型业务应遵循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主线,并考虑从触客层、产品层和技术层这三个方向切入。
 
       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主线。如领先的大型保险或银行需要对接大量外部委外机构,同时有更多的工具化产品配置需求。资管和金融服务机构可以通过提供委外管理平台和外包服务平台等帮助其解决委外管理的痛点;另外可以通过提供产品配置平台、工具化产品创设平台和资产交易平台等,帮助其解决投资标的获取的痛点。又如企业年金委托人关注养老金的收支管理、资产负债匹配及员工福利管理等,资管机构可为其提供养老金管理系统、员工福利管理系统以及相关的增值服务。

       切入点一:基于多资产和多策略的综合投资能力以及运营服务能力,提供全面外包服务。
       以海外市场经验来看,针对养老金客户、中小银行和中小保险机构,领先资管机构结合自身全面的多资产和多策略能力,以及强大的系统平台支持和运营服务能力,为客户提供全面投资外包解决方案。
 
       切入点二:帮助客户获取和管理外部管理人、产品和资产。
       打造外部投资人管理平台。例如,以客观的管理人筛选与评价体系和MoM业务见长的罗素投资(Russell Investment),连续九年被Pension&Investment评选为全球顶级外包资产解决方案服务商,资产管理规模长期居于美国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前三位。

       打造外部资管产品获取和配置平台。例如全球最大的FOHF(对冲基金母基金)黑石集团和瑞银资产管理,在传统母基金业务的基础上,为大型机构投资人提供开放平台服务,让机构投资人能够在其平台上直接筛选、配置和定制自己的母基金组合。
      
       打造资产交易平台。大型机构投资者期望能够更加直接、高效地获取资产,包括ABS、信用债、非标和一级半市场等投资标的。

       切入点三:打造投行化、工具化、综合化产品和服务能力。
 
       以工具化为例。随着机构资金配置需求的提升,催生近一年来对工具化产品投资的旺盛需求,推动中国被动产品市场近两年以平均年化60%的增速增长。增长的背后是机构债券、股票委外业务的配置化转型。结合海外市场发展规律,这一趋势将长期持续。
 
       切入点四:打造数字化平台,提供数据、分析、技术等输出。
 
       一方面,领先资管机构有能力打造数据和技术平台,为其他资管机构提供模块化、可复用的业务功能与应用。另一方面,随着算法、模型、数据与计算能力等要素的日益基础设施化,与自建基础设施相比,大部分资管机构会选择接受平台型服务(PaaS)。
 
四、投研再造:数字基因植入投研体系,数字资产孕育全新价值
       1. 打造体系化投研能力,释放人才与数据潜能

       中国资管机构的投研体系目前大多数为精英个人主义驱动,需要逐步进化到海外领先资管机构已打造多年的体系化平台能力驱动模式。

       如下图所示,资管机构开展投研体系转型是自上而下的“系统性工程”。首先,机构内应建立长期坚持的投资理念,为投研工作提供方向性指导;第二,固化的投研流程能够将投资理念落实为投研工作的操作标准;第三,全面的投研互动机制能够促进研究与投资配合,提升投研转化率;最后,多层次的数字化平台能够丰富投研团队所用的数据、算法和工具,并将上述的投资理念、投研流程和各类机制通过数字化工具固化下来。例如,国际资管巨头贝莱德就依托阿拉丁(Aladdin)系统,实现了数字化时代下投研能力的体系化建设。
 
       2. 数字资产:资管行业向数据密集范式挺进

       大数据与高级分析技术和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数字资产的兴起。数字资产兼具数字属性与资产属性,包括了经技术革新后以数字形式在线上流转的传统资产和被赋予资产性质的新型资产(如数据)。数字资产丰富了可投资资产范围、进化了信息处理与分析技术、变革了交易和风控方式。这不仅提升了资本市场的广度、深度和效率,更标志着整个资产管理行业的生产要素配置模式正在向最高级阶段,即数据密集范式阶段挺进。
 
 
五、体系制胜:数据与科技中台建设,数字化组织适变应变
 
       1. 数据与科技中台,数字化体系的基石所在

       打造中台对资管机构有三方面的特殊价值:第一,中台能够提升前台投资团队的工作效率和对市场变化的响应速度;第二,中台可以打造通用的研究模块和数据库供各个团队调用和完善,将投研能力固化沉淀到机构平台,形成体系化的投研能力;第三,借助中台可以更敏捷地开发上线和迭代,支持前台业务的快速变化和创新。

       通常来讲,中台包括业务中台、数据中台和技术中台三大组成部分:

       业务中台:是前端业务“沉降”下来的一层可模块化、可复用的功能与应用。

       数据中台:是整合内外部数据资源,形成具有一定结构和规则、可共享的数据库和数据分析能力。数据是资管机构数字化的核心资源,如同“血液”贯穿了资管业务的每一个环节。中国资管机构建设数据中台时应把握以下四大要素:第一,从战略上认识到数据中台建设是企业级举措;第二,重视数据治理等基础性工作;第三,充分利用云计算等手段提升算力和分析能力;第四,借助行业力量打造开放共赢的数据生态。

       技术中台:是用于支撑业务中台和数据中台的技术支持和工具资源包。技术是各类数字化应用得以实现的载体,如同“骨骼”支撑了业务与数据中台的共同发展。由于业务范围和所需功能应用的不断变迁,中国大部分资管机构都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烟囱式系统架构的问题,很难适应未来业务的发展。在分布式架构下,资管机构可以采用微服务的设计理念,进一步提升各个系统的敏捷性、兼容性和可延展性。
 
       2. 数字化组织,大象起舞制胜智能时代

       在数字化时代,资管机构推进战略上的转型和数据与科技等数字化能力的建设,需要通过从“大象”到“猎豹”的组织转型来承接与实现。

       组织设计:需要建立横向部门,并可以通过“术”、“法”、“道”三个元素来推进整个组织的敏捷转型成功。对于资管机构,跨资产、跨市场的智慧投研团队,与负责搭建数据中台的数据团队等,都是横向部门的实例。

       过程管理与工作方式:对于团队规模相对较小、人才梯队素质较高的资管机构,敏捷工作方法更凸显其价值,能够充分激发各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和成员之间的有效协同。

       人才管理:建议聚焦于两支新型人才团队的建设:第一支队伍是敏捷协作的系统开发队伍;第二支队伍是高水平、全方位的数字化与创新型人才队伍;并需要从职业序列、考核机制、工作管理模式等三个角度打造针对上述人才的差异化管理机制。

       企业文化:数字化文化可以分解为以客户为中心、开放协同、创新容错与充分授权、营造学习与发展环境四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