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改变,从今天开始 |
乌鸦打算飞往东方,途中遇到一只鸽子。鸽子问:“你要飞到哪里去?”乌鸦愤愤不平地说:“其实我不想离开,可是这个地方的居民都嫌我的叫声不好听,所以我想飞到别的地方去。”鸽子平静地告诉乌鸦:“那我劝你别白费力气了!如果不改变你的声音,飞到哪里都不会受到欢迎的!”
习惯是人生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好的习惯使人成功,坏的习惯让人颓废。心理咨询专家研究发现,一个人工作、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位置。好习惯让我们减少了思考的时间,简化了行动的步骤,更有效率;而坏习惯使我们封闭保守,自以为是,墨守成规。然而,面对生活中的坏习惯,习惯固守常态的力量对我们的控制大过了追求改变的力量。
有人会说,我是很想立即改变现状,但周围的大环境就这样,没办法呀。他必定是忘了,一个人在面临无法改变的环境的时候,要学会改变自己,自己改变了,环境也会随着改变。西方有句谚语:“生存决定于改变的能力。”不少人往往既想改变现状,又害怕承受痛苦,结果既矛盾又挣扎,折腾了一大圈又绕回到起点。改变是痛苦的,但是,如果不改变,将是更大的痛苦。
心理学家安东尼·罗宾说过:“一切的改变都是可以马上办到的。”人们对于“改变”这个问题所保持的态度,经常是“应当”而不是“必须”,就算是必须,也经常是指未来的“某一天”。要想马上改变,唯一的方法就是在心里保持迫切感:不能不快点去做。如何让自己愿意主动去改变呢?一个办法就是让自己的情绪达到痛苦的临界点,让自己觉得不马上改变是不成的。如果多次曾试图改变而未见成功,其中的原因很可能是令你改变的痛苦还未达到无法忍受的程度,而唯有当达到那样的痛苦临界点时,这时能令你改变的杠杆才会出现。
一位知识渊博的教授与一位文盲相邻而居。尽管两人地位悬殊,知识水平、性格有天壤之别,可两人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尽快富裕起来。教授每天跷着二郎腿大谈特谈他的致富经,文盲在旁虔诚地听着,他非常钦佩教授的学识与智能,并且开始依着教授的致富设想去实现。若干年后,文盲成了一位百万富翁,而教授还在空谈他的致富理论。
|